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,很多民族都有三月三习俗。行走在八桂大地,从社区到村屯,从学校到景区,处处刮起“最炫民族风●★◆”。
演员在广西南宁青秀山风景区表演节目,迎接“三月三”佳节的到来(3月29日摄)△•。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
在南宁举行的★▼▪“广西三月三·八桂嘉年华”开幕式现场(3月31日摄…,无人机照片)■。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
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洪涛说,广西依托三月三这一节庆IP,持续打造文旅活动品牌◆▼-,推动传统节庆向文旅消费场景转化,串联起城市与乡村、景区与商圈•△、线上与线下资源,释放出“一节带百业”的集群效应。
会场之外,在科技的加持下,★●“广西三月三”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节庆,正以年轻力和潮流文化更新自身★◆,实现“破圈”与●“新生△•●”。
农历三月三是我国传统节日,在多民族聚居的广西备受重视。连日来=,广西各地人如潮、歌如海、舞翩跹▪,诗意山水与民族风情交相辉映△◆,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共舞,这场千年歌圩展现出更加绚丽多姿的时代魅力。
在广西首个文旅元宇宙数字体验馆◆“元境空间”,通过视觉▪▼、听觉、触觉等多种交互技术的应用◆,《漓江百里图》-•△“活”了起来,游客可于瞬息之间来回切换,漫步于水墨丹青之中••。
“三月三节日传承千年,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特色,又始终与时俱进、历久弥新◆•。”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滨夙说,系列活动将三月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相结合,不断提升活动的参与度和时尚感,吸引更多年轻人感受民族文化独特韵味。
作为本届“广西三月三”活动主会场,位于南宁的民歌湖国际音乐小镇经升级改造后,变身广西文旅新地标。新民歌湖筹建中心负责人杨琳介绍,小镇定时定点呈现音乐市集演出、内湖水上演出等活动,推出“有得食”水上市集•…、“有得耍--◆”潮玩市集、“有得饮”新茶饮主题桥等•★,并通过现场互动、直播展演等方式,打造吃、购、游●…•、娱一体化消费场景。
在广西民族博物馆-…,沉睡千年的文物可以“开口说话”。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元宇宙全息文物柜里…,“乘骑水鸟饰变形羽人纹铜鼓”以三维立体的形式悬浮空中,游客轻触展柜玻璃,“铜鼓精灵”便会出现在柜屏上,与游客开启互动=•。
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班华勤说,每年三月三假期,广西文旅市场爆火,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实现双增长,有力拉动住宿★-、餐饮-△•、购物等相关旅游消费大幅增长…-•。2024年▼…“广西三月三●◆”假期,广西接待游客2353.91万人次,同比增长25-●.9%;实现旅游收入205.42亿元,同比增长37•.5%▪●…。
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许晓明说,“广西三月三”为各族群众搭建了深度互动的文化平台,在各民族密切交流分享中△●△,不仅推动了传统艺术的交流互鉴,更通过情感共鸣深化了文化认同,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越扎越深、越扎越紧。
游客在南宁举行的“广西三月三·八桂嘉年华”开幕式现场跟机器人打招呼(3月31日摄)▪■。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
在2025年广西“33消费节…”系列活动中,身着壮锦服饰的AI机器人和模特一起走秀,“AI+以旧换新”专属客服机器人现场问答,数字人“刘三姐…”推介广西及东盟特色产品。
在中越德天(板约)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,高亢热情的中国山歌,与婉转悠扬的越南民谣在中越界河归春河上遥相呼应。“虽然语言不同,但旋律一响●▼,我们立刻找到了共鸣◆•▼,就像德天瀑布的水和板约瀑布的水,最终汇成一条河。”参与水上对歌活动的广西大新县高腔山歌手赵家梅说。
从村寨到边境■-,从景区到夜市△◆,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能力、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,是▪•“广西三月三●=▪”释放文旅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■-。
入夜时分…▼,穿行于南宁各大夜市间,传统街区、文化表演•、非遗美食等让人沉浸其中。“在我们老家,晚上10点基本上商铺都打烊了,但在这里,丰富的夜生活才刚开始!”第一次来南宁的北方人宋晓文感慨▪◆=。南宁▪…△,这个网友口中••■“入睡最晚的城市•”••,借助三月三丰富夜间文旅消费业态,“夜经济”持续火爆。
开幕式上,“科技范儿”成为关键词。除了机器人“刘三姐”,在蛇年春晚上手持花绢扭秧歌“出圈”的同款人形机器人也来到广西,脱下花棉袄,穿上壮锦马甲,和街舞少年们共舞。
2014年△,广西将三月三确定为地方性法定节假日●◆◆,由此打开了三月三文旅商联动融合的重要窗口。
机器人在南宁举行的“广西三月三·八桂嘉年华”开幕式现场跳舞(3月31日摄)■。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
球场上赛事激烈、看台上山歌助威、赛前赛中展示民族文化……在广西各地历经一个多星期的赛事后,众多“草根球队”参与的△…“潮动三月三·抖音足球嘉年华”于3月31日在贵港市迎来决赛,▪“赛事+民俗+文旅”的模式不仅吸引2万多人实地观赛体验•△,线上直播也让千万网友得以感受独特氛围•◆•。
当城市烟火气开始升腾,山乡村寨也人气渐旺•…•。为迎接三月三,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盘王界景区依托在地文化推出“瑶山秘境”主题市集,引入非遗工坊、瑶药养生、高山茶咖等特色业态。
“三月三▼,歌圩闹”,山歌是三月三永恒的主题。去年11月,广西艺术学院师生与民间艺人共同创作的壮语山歌《诶嘿》上线国际知名电竞游戏CS,成为该游戏收录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音乐盒之一,并在国际电竞大赛中展示。近年来★,在传承发扬各类歌圩活动的基础上,广西持续举办民歌大会、国际民歌邀请赛,打造品牌节目《新民歌大会》等•-●,推动山歌文化从山乡走向城镇,从线下走向线上,从国内走向海外△•,并通过跨界融合迈向年轻化。
从千年之前的上巳节,到如今集民族文化、群众体育、风情旅游、特色消费于一体的民族文化节庆品牌,“广西三月三”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壮乡文化盛景。广西民族大学教授李富强说,“广西三月三”不仅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•△▼,还是传统节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范例,“找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,有机融入百姓生活,就能在守正创新中绽放时代光彩”。
孩子们在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东段小学品尝美食(3月27日摄)△。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
在百色近日启动的“和美红城 千姿百色”2025年三月三各族群众大联欢活动中,凌云瑶族长号、田东古壮拳-、乐业壮族龙灯舞等各民族非遗表演纷纷亮相,各族群众和游客同唱一首歌、同跳一曲舞-◆★、同过一个节。
今年▼,马来西亚留学生刘忻妤在广西度过了她的第3个三月三。去年她在南宁欣赏到了来自家乡舞龙队的精彩表演,至今记忆犹新,今年她又和朋友们来到中越边境体验民俗活动=▼●,◆“唱山歌、抛绣球、簸箕宴,这些活动都很有意思!”
社区歌舞队表演民族歌舞•-▼、百家宴摆满居民们的拿手好菜……走进10多个民族聚居的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,三月三主题活动吸引了数百名群众参加,现场欢声笑语•■、其乐融融…★。
机器人生产商向记者“解密△”:机器人对山歌的秘诀在于AI音乐生成模型,其以传统山歌旋律为基础,生成与之风格相符但又有所创新的旋律线。同时,AI可以自动为山歌添加和谐的和声◆,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丰富度。
人们在广西南宁民生广场表演节目,迎接即将到来的“三月三”佳节(3月27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
“好友齐聚手牵手,人机共唱享春光▪”“三月三来百花香△,春风拂面笑声扬”……在2025年…▼●“广西三月三·八桂嘉年华”主会场活动上,高仿真人形机器人“刘三姐”与广西山歌手蒋成现场上演人机山歌对唱,给观众带来新奇体验。
近年来,广西持续开展“广西三月三·八桂嘉年华”活动◆,通过创新文化形态、深化文旅融合、促进民族交融和对外交流等,逐步打造出各族人民共享共乐的节日盛会与知名文化旅游品牌,在激发传统节庆新活力▪●、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方面探索新路径。
社区党委书记刘雁琳说,社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三分之一,社区注重利用“三月三”等重要节庆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、交流联谊活动,在交往交流中推动各族群众从“嵌入-★”到“融入”。
“通过设计游戏活动任务线•■=,游客完成指定挑战任务后●-,可解锁消费折扣或限定文创产品。•★◆”景区副总经理徐帆说,近年来▼…,景区通过持续创新三月三消费场景,有效带动了土特产等相关产品消费增长。
文旅唱戏▪…,政府搭台……,节庆消费这把火就能烧得更旺。今年三月三期间★◆,广西文旅部门借势推出系列惠民促消费活动,包括发放消费券=、文化惠民卡•★、演艺专属卡等。同时=■,广西国家A级旅游景区“一票3日使用制”已正式实施,127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参与。
美团旅行数据显示••△,3月中旬以来,“广西三月三”搜索量同比上涨402%。其中●▪▼,“三月三美食”“三月三手工”等搜索量上涨超1000%。截至3月23日,“广西三月三▪”期间文旅订单增速同比上涨167%。
在南宁举行的◆•“广西三月三·八桂嘉年华”开幕式现场(3月31日摄•▪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
这是3月29日拍摄的广西南宁园博园“三月三”巡游(无人机照片)◆。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
对内促进民族团结,对外打造交流新平台。各大高校里,留学生们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体验和比赛▪;中越边境线上,两国足球友谊赛和界河对歌等活动火热开展……得益于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,△…■“广西三月三”正吸引越来越多“国际粉丝=▼△”。